2009年2月28日上午,福鼎市太姥山镇马房王家祠堂右侧,一在建民房工地在施工中,先后挖掘出了32门古代火炮,揭开了一段尘封数百年的抗倭历史。
据旧《福鼎县志》记载,明朝嘉靖三十五年(1556年),倭寇万余众袭太姥山镇,当时有位叫程伯简的壮士,慨然奋起组织当地民众,领导乡勇,指挥若定,英勇抗御。太姥山镇民众编成战斗,选丁壮,充前锋,守城垛。
就连老人和体弱的人都自愿充当后勤和预备力量,妇女和儿童则运送武器和饭食。白天岗哨森严,夜里警戒的击柝声传遍四野。
倭寇得知我军民作好了充分准备,遂化整为零,选择偏僻的位置登陆,集结于太姥山镇樟岐、打水澳一带,然后再集零为整,从水陆两路同时进犯太姥山镇的小东门,全力攻城。激战七昼夜,太姥山镇仍然没有被攻下。
倭寇使用两部云梯登上城墙,程伯简指挥民众用木叉戳翻云梯,随之发动反攻,先用竹箭向贼众冷冷发射,肆虐的倭寇对此却狂笑而并不加以防备。
接下来的情况让倭寇笑不出来了,城墙上突然架起了几门火炮,同时又有不少火铳喷射出愤怒的火舌,更为密集的箭矢也齐发,势如急雨,打得倭寇横尸遍野,剩余的也抱头鼠窜,狼狈宵遁,而程伯简也不幸身中冷箭壮烈牺牲,同时太姥山镇军民也阵亡四十八人,而城终未被攻破。
据福鼎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,这段史料,是目前为止闽东抗倭史上,首次使用火铳和火炮歼灭倭寇的记录。